第三百六十六章 危机(五)(第2/3 页)
数月间进士孙磐、御史胡献、刑部主事陈凤梧等人多次上疏为徐珪、丁哲等官员鸣冤。但是皇上并没有对此案进行改判。为了平息官愤和民愤,后朱佑樘授徐珪浙江桐乡县丞,杨鹏削职为民(回家养老)。
一个事实一清二处的案子,最终还能被判成这个样子。想必很多人觉得这不可能是朱佑樘的手笔,更像他儿子武宗。实际上明武宗在正德五年查办刘瑾案时,有人又把这个案子重提,也在这一年武宗为丁哲平反。
那么朱佑樘为什么要这么做?《大明时报》说的好啊,满仓儿是最大的受害者,也是这起案子的起始,随着案件的发展,比袁璘身死要好一点,可是得到的结果却是处罚最重的。首先朱佑樘非常清楚这个案子的原委。说皇上不了解真实情况或是被蒙蔽,这不是维护朱佑樘的形象而是在暗指昏聩了。说当今皇上是碍于宦官们势力太大,而被迫做出这样的选择。这就更搞笑了,明朝不是唐朝。朱佑樘的儿子武宗只用一个纸条就让权倾朝野的刘瑾倒台了。对于明朝的皇帝来说,宦官势力根本就不是问题。
在案情大白的情况下,还要判杨鹏叔侄、媒婆张媪、乐户张氏、焦义、袁璘无罪,这只能说当今皇上就是故意而为,因为依照事实去判罚,文官们必然要借机打击东厂和宦官,而皇上需要维护东厂。朱佑樘不是明君么,为什么还要维护枉法的阉宦?原因就是因为是明君,你没有看错,就是因为他是“明君”啊。
既然被称颂为明君,除了本人的政治能力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和文官集团的合作总体上很好。朱佑樘御宇期间基本将朝政交予文官们处理,本人很少直接干预(有点虚君的意思)。每日里除了干点木匠活,就是斋醮、烧炼什么,很是惬意。
但是对于皇帝而言,这么放权给臣下也有很大的隐患。不直接行使权力怎么保持自己的权威?自己被架空成为傀儡怎么办?所以需要一个势力来帮助遏制、预防文官集团可能的反噬。这个势力就是东厂,也就是宦官集团。
因此这个案子对于朱佑樘来说,需要的不是事实,而是两方势力的平衡。当文官势力更强横的时候,需要主动帮助一下宦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