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因材施教(第2/3 页)
晋朝乃是科举取士,有心仕途的人自幼就要苦读诗书文章,琴棋书画也是他们要学的科目,不会像现代学校里的那些科目分的很细,也没有什么物理、化学、生物等,他们只要求文章做得好,诗词写得妙,一笔好字,一手好画,便可以让他们声名在外,平步青云。
但林舒然更想开阔孩子们的见识和能力,希望能帮助他们在日后应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和困境,让他们无论在何种情形下都能够做一个坚毅、乐观和努力的良善之人,不伤害别人,亦不被人伤害,即便是遭遇痛苦,也不会一蹶不振,这就是她最初立志要做一个教育者的本心。
因此,三年前成为林舒然之后,她最先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应用在大柱这些古代农家的孩子身上,如今大柱他们小小年纪便已经很有担当,无论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还是学问能力都比三年前大大提升,在尊卑面前也有了自信和不卑不亢的态度。
不过,因为许家众兄弟和大柱他们的身份、地位、生活环境和经历等都不一样,所以引导他们的方法和大柱他们就要有些不同,更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长进行方法的改变。
当她在观察到许铭凡是一个自视甚高又不轻易认输的孩子时,便特意把他和张松林放在一起,张松林那孩子性格宽厚,又天赋异禀,他并没有因为自己聪明而瞧不起其他的孩子,而是虚心地向别人请教学习他不擅长的方面,也很会交朋友。>
林舒然每天都会给两个人布置一些特别的“作业”,像什么数字华容道,九连环,鲁班锁,有趣难解的数学题目,甚至是一些简单的物理、化学小实验,初始两个人各做各的,可后来他们发现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答案的时候,反而对方无意间透漏出的信息令他们茅塞顿开,林舒然便建议他们一起合作。
“我一个人就可以,不需要别人的帮忙!”许铭凡自从输给了张松林,他就想处处都超过他。
“老四,你知道什么是聪明人吗?”林舒然将许铭凡叫到跟前,决定两个人好好聊一聊。
“聪明人自然是学问学得好!”就像他一样,才九岁的许铭凡认为自己就是个聪明人。
但林舒然却摇了摇头,见许铭凡露出疑惑不解的神色,她便解释道:“真正的聪明人不仅要学得好,更要德行好,亦不能固执已见听不进别人的话,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然后加以改变,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当你有一天懂得从别人身上学习他的长处,规避和改善自己的短处,那才是你变聪明的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