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史的征程小说 > 第一百一十九章另有看法

第一百一十九章另有看法(第3/3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朕的皇途重生之大明战神大唐二愣子好!朕的傻儿子终于造反了!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大明我大伯是朱元璋神武太医俏女帝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让你凿穿了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回到古代当皇帝史上第一豪横皇明圣孙朕这一生,如履薄冰逍遥小闲人崛起之我的阿根廷春天的抵抗功名我刚登基称帝,她就说我是昏君隋末第一猛男

通过一系列财政措施,袁世凯稳定了全国即将崩溃的财政秩序,保证了中央财政的来源,亦使国家财政有所好转。老袁统治时期,地方一般不敢轻易截留中央财税,财权由分散走向统一,中央政府财力日渐充裕。北洋时期,只有袁世凯执政的民国三至五年没有财政赤字,说明他的财政力度很大,政策开始奏效。至于袁世凯死后,国家财政秩序复陷混乱的局面就不用提了,大家都知道。

最为主要的就是,老袁对于军事的功绩,无论他是出于何种目的但不得不说,原本历史上果党能够坚持那么久没有全面崩溃,有一部分是老袁留下来的种子。

老袁一上台就成立了&ot;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办事处&ot;,编练&ot;模范军&ot;,把军权亲自抓握到自己的手中。自袁世凯政府成立以来,军权一直集中在段祺瑞控制的陆军部。在对付果党与民间白朗起义时,段祺瑞为袁世凯出过死力。但自镇压二次革命以后,陆军部的势力大大膨胀,关于军官的提升或降黜,段祺瑞往往擅自决定,而且所提拔的人又多是他的门生和部属,在陆军中隐然自成派系。这自然使一向重视军权的袁世凯感到不安,统帅办事处的成立就是为了扭转这种军权旁落的趋势。

为了进一步控制军队,袁世凯以北洋军暮气沉沉为理由,在统帅办事处另行编练模范团,由自己长子袁克定亲自掌握。企图通过这种方法,仿效新建陆军时期的思路,重新造就出一大批自己一手栽培起来的、绝对服从自己的军事人才。&ot;当时袁世凯除成立模范团外,同时还设立讲武堂,任士官一期的蒋雁行为堂长,调集各省北洋六镇的亲信军官和各省拥袁军政大员推荐的青年军官,到北京参加训练。袁世凯对这些军官“恩惠有加”,使他们心悦诚服,训练以后放回本省提升任用。袁世凯还准备与此相辅而行地再把模范团历届毕业的团员,除选拔精锐作为建军骨干外,拨一部分分发各省,着重提拔任用。一般毕业团兵初到省时,要求派任为本省主要军队里的连排长或教练官等。这样袁世凯就可通过模范团的团兵和讲武堂的军官,一面深入了解各地的军事实情,一面贯彻他的意图了。

1914年6月30日,袁世凯下令裁撤各省都督,改设将军名衔,赋闲者加“威&ot;字,在职者加&ot;武&ot;字,有特殊功勋者加“上将军”,如昭威将军蔡锷,泰武将军靳云鹏,宣武上将军冯国璋等;原有各省都督有实际带兵责任者改称&ot;督理军务&ot;,承大总统之命并受陆军部和参谋部监察,如督理湖北军务段芝贵等。袁世凯实行地方行政和军事机构改革的目的,在于以设道缩小省级行政长官管辖的范围及权力;以军民分治虚化都督权力,不使带兵长官与地方行政权力结合,避免形成古时藩镇坐大局面,威胁其个人专制及家传部署。但实际情况非如袁世凯之设计,晚清以来地方军阀的形成已成不可避免之势,所谓&ot;都督&ot;与&ot;督理&ot;之差别,不过易名而已,毫不妨碍督理仍然在其辖区内呼风唤雨,占山为王。袁世凯在&ot;都督&ot;之名易为&ot;督理&ot;后不久,袁世凯又有令谓,“所有督理军务各将军,略与原设都督职权相类&ot;,表示出他对现实的让步。”

“厂公,你这想法是好。但这种迂回路线有点玩火啊!要知道广州那群人可不是死人,现在你提前将窗户纸给捅破了的话,只怕那群家伙会搞事情。&ot;

&ot;老唐,你的担心我也考虑过。事实就是没有必要去在乎他们,他们背后是谁大家都知道,说多了没有意义,就凭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家伙只要老袁在就出不了大乱子我们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给这锅油加点东西,不然干烧没意思。大锤和麦克,现在就看你们的了。”

(suya/67/67796/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大秦:身为皇子的我被祖龙偷听心声
返回顶部